欢迎光临我们的官方网站!
引导老年人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
鼓楼区老体协 林珠英
摘要:传统的健康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所以,要引导老年人形成科学的健康理念,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
关键词:老年人 健康理念 心理平衡 适当运动
生命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越来越迅猛,出现许多老龄化问题。另一方面,从健康和疾病的角度讲,人是主体,俗话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何为健康?健康是指一个人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健康既然是一种理想状态,也就是需要我们不断追求和靠近的。人处在一个时刻变化着的大环境中,健康只是暂时的,亚健康是常态。有疾病不等于没有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疼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因此,老年人应该树立一个以健康为中心的科学养生观,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
一、与时俱进,转变健康观念
转变健康观念。要从物质养生向精神养生转变;从经济养生向科学养生转变;从追求生活水平向重视生命质量的提高上转变;从消极治病向对疾病的防控上转变。
古语说“上医医人于未病。我们在健康观念上必须做好这四个转变。不能认为经济条件好,物质条件好,生活水平好,就一定会身体好。社会在进步,现在不再以吃得好,喝得好为满足,而是要以吃得科学,吃出健康为前提。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这是社会发展和科学养生的结果,使人们的老龄化标准整体后移。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阶段,利于养生和健康。
二、老年人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生理的平衡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持生理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里要谈到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观念问题。老年们的观念必须转变。什么叫观念转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疾病,可以归结为是生活方式不健康造成的,如果我们坚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不轻易得病。
老年人要记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句话,十六个字。只要能按这四句话,十六个字,就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卒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而且不用花什么钱。因此健康方式也很简单,只要自己持之以恒,有规律地生活,就会有效果。
个体方面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不要遇事就急躁,好像精神就奔溃了一样。老年人只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实际上一个人心理平衡,生理就平衡,什么病就不容易得,得了病也好得快。任何病都是这样,这个力量非常非常强大,有时强大得让你不可思议。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紧依存的两个方面。
三、健康的核心是精神和心理健康
马克思说:一个良好的心态比十剂良药更能解除你心理上的疲惫和疾病的痛苦。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 剩余的生命时间愈短暂,我愈要使之丰盈和饱满。精神和心理健康在人们的生命和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啊!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精神快乐,让生活中充满欢乐,快乐每一天。
怎样才能做到精神乐观和心态平衡呢?我认为在生活中如能做到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善待他人;在对待物质名利上做到失之泰然、得之淡然,就基本能使我们的心态平衡和健康。我们老年人还要记住,失去金钱是小事,而失去健康则是大事。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老人心情舒畅有益健康。老人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参加老人各种活动如:唱歌、跳舞、看电视、听故事、与朋友们交流、交谈相互沟通等等。
老人要有好心情,与人为善。不要与人斤斤计较。对名利看得淡一些,让人家一些,不要跟别人争吵。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急不缓,不卑不亢,不贪不妒。不要与人攀比,保持自己的心态平衡。老年人要在生活中用大海的情怀,用科学的方法支配,用皇帝得御膳养胃,用清新的空气洗肺,用灿烂阳光晒被,像懒猫一样安睡。
老人对家里人,要宽容大度,家庭之事少管为妙、多管多话会讨人厌烦。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再为儿孙做马牛,累死自己,得不偿失。老伴很重要,老伴关系要搞好,要亲密无间,互帮互助,携手走好人生最后的旅途。
此外,老年人还要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参加老年人的各项活动,广交朋友,储备友谊,多多交流,健康“话疗”。在生活中还要多一些幽默感,幽默能使你欢笑,笑能使你体内分泌一种欢乐因子——内啡肽。它能使你精神愉快,机体免疫力增强。所以,幽默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剂、保鲜剂和润滑剂,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内涵。老年人只有遵循科学的健康理念,才能幸福、快乐得过好每一天。
生命在于运动,要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古希腊格言说: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说:生命在于运动。爱因斯坦说;静止便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泰戈尔说:生活多美好,体育锻炼乐趣无穷。普希金说: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莱特说:一切乐境都是由运动而来,一切苦境也可由运动解脱。体育是在理性轨道上运行的竞争机制。体育是包治百病、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灵丹妙药。体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语言。
老年人要重视锻炼身体。老人运动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而定。老人不易做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摔倒、会晕厥、血压会升高,心跳会加快,有的会猝死。建议老人因人而异多运动,太极拳、体操、跳舞、散步等。多拍打身体经络穴位:劳动(击掌)肉关、外关、肩井;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命门。多按摩合谷、百会、涌泉穴。这些穴位拍打或按摩有利身体健康。也可以自由活动关节,当前许多报刊和电视栏目中都在宣传慢跑、走路等是最佳运动方式,但我认为还不够全面。因为单纯慢跑、走路不能解决身体的全部问题。必须做到头脑要用,身体要动,整体运动,由上而下,有氧运动,量力而行,贵在坚持。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是有好处的。但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要遵守体育锻炼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超负荷运动。
现在喜欢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尽管大多数人运动项目强度较小,但不正确的锻炼方法仍导致许多疾病,特别是软组织损伤。老年期软组织退化较快,且损伤后不易恢复,所以,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除选择较小负荷的项目以外,还应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同时还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有关老年人锻炼的五项指导原则:
1.应特别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专家认为,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这也就是说,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当然,年龄较大或体能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钟亦可,锻炼的效果就差一些。
2.应重视重量训练。以前的观点是老年人并不适宜从事重量训练,其实适度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丧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当然,老年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带等,每次不宜时间过长。
3.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适度的运动对老年人同样重要。但没有哪一项单一的运动适合任何人。体能运动的“平衡”应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训练、弹性训练等多种方面的运动。至于如何搭配,应视个人状况而定,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是年龄。
4.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与运动。传统的观念是高龄老人(一般指80岁以上)和体质衰弱者参加运动往往弊多利少,新的健身观点却提倡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同样应尽可能多地参与锻炼。因为对他们来说,久坐(或久卧)不动即意味着加速老化。当然,他们应尽量选择那些副作用较小的运动,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5.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锻炼须持之以恒,这对老年健身者来说,也许比年轻人更为重要。但遗憾的是,由于体质较弱、体能较差、意志力减弱或伤痛困扰,不少老年人在锻炼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急躁、怕苦、怕出洋相,因达不到预定目标而沮丧等,由此使锻炼不能起到预期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废,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鉴于此,专家们要求健身指导者在对老人制定科学健身计划时,还要同时关注他们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
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适合老年人锻炼的项目以动作缓慢柔和,能使全身得到活动,活动量容易调节掌握而又简便易学为原则。下面介绍几项适宜老年入锻炼的项目:
步行:老人锻炼最简便、安全的运动,如果锻炼得法,效果可与慢跑相同。生理医学研究表明,步行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如以2分钟走100米的慢速步行1.5—2小时,新陈代谢率可提高48%;步行还能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缓解血管痉挛状态,使血管平滑肌放松。
慢跑:也是适宜老人锻炼的项目之一。医学研究证明,40—81岁的长跑者比一般中老年人最大吸氧量增大。
太极拳:有“老人健身宝”之誉,是很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安全而有效的锻炼项目。尤其对体质弱及有慢性病的老人更为适宜。练太极拳能增进心肺健康,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肺气肿等慢性病;还能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加速代谢过程;同时还对老人骨关节及肌肉功能的保持有良好作用。生理医学检查表明,常练太极拳的老人血压较低、消化功能良好、脊柱柔韧性好、骨质疏松发生率低。此外,大极拳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增进全身健康。
医疗保健体操:如练功十八法、降压舒心操、祛病延年二十势等,针对性强、实用效果好。保健气功是一种锻炼元气、增强体质的健身方法。一方面练气功时能调整神经细胞兴奋抑制功能,使某些顽固的病理性兴奋灶转入抑制,促进康复;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对呼吸的控制调节,促进消化吸收,使血管放松等,对健身防病有良好作用。
总而言之,中老年人在养生健体方面要做到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因地制宜,注重卫生和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正确的运动。